今天是昨天的延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从革命前辈手中接过来的,不仅是沉甸甸的担子,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在继承优良传统中坚定走向美好明天的理想信念。

图1.智能响应弹簧图 2.智能驱动织物据彭慧胜教授介绍,这种导电的人工肌肉材料对溶剂响应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选择性,在工业生产和化学品储存中,可以用来探测毒性溶剂的泄露和预警。我校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实验室彭慧胜教授课题组通过对碳纳米管的多级螺旋组装,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纤维状人工肌肉材料,为实现高性能的驱动和敏感器件及应用提出了全新的思路。

感受温暖,勇毅前行——深圳空管站工会为隔离运行人员送温

在二年级,则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研究想法,并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彭慧胜开始和他们平等地讨论其研究工作。该项最新研究成果以Hierarchically arranged helical fibre actuators driven by solvents and vapours为题,于2015年9月14日,以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于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纳米技术》,2014年影响因子34.048)。全体研究员已经养成固定的每两周开一次大组会的习惯,在会上,所有研究人员会一起讨论最近各个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提出自己在研究中遇到的难题,经常是在与其他研究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灵感和启发。彭慧胜教授鼓励课题组成员之间进行多种交流,倡导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交叉融合,打开思维的局限,拓展研究思路,提高研究效率。我不要求也没暗示他们,每天应该工作多长时间,他们完全是自由的,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做。

衣服可以在冷的时候变厚、热的时候变薄。图3. 受植物内部螺旋结构的启发,以碳纳米管为基本单元,通过多级螺旋构筑得到对溶剂及其蒸汽具有敏感响应的纤维状人工肌肉材料精英团队:独立自主做科研 培养目标分阶段据悉,彭慧胜教授2008年10月回到复旦大学工作,主要研究纤维状能源器件及敏感响应材料,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含接收),其中60多篇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Photonics、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J Am Chem Soc、Phys Rev Lett等6个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仪式上,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冯晓源与泛海集团执行董事、泛海公益基金会理事余政代表双方签署了捐赠协议。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他代表全体复旦人深切怀念为复旦的创建、发展、壮大作出重要贡献的马相伯、李登辉、陈望道、杨西光、苏步青、谢希德等先贤们,深切怀念为上医的创建、发展、壮大作出重要贡献的颜福庆、朱恒璧、陈同生、石美鑫等先贤们,深切怀念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奉献智慧、力量和汗水的老一辈专家学者以及所有先贤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指出,复旦人振兴中华教育的强烈意愿源远流长,复旦人不畏艰辛、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无比强大,复旦的发展壮大不可阻挡,应该缅怀先辈们的伟大贡献,珍惜先辈们创下的基业,时刻牢记先辈们的愿望。许宁生校长为李达三先生及其夫人叶耀珍女士、爱国华侨张明为先生、中植企业集团、泛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卢志强校友、复星集团、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先生、豪盛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家泉先生、虞锋校友、卢长祺校友、唐仲英基金会、马伟强校友、上海瑞南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史正富教授及夫人翟立女士、广州时代地产公益基金会等机构和个人的代表,以及各地校友捐赠代表颁发捐赠纪念牌。

许宁生首先回顾了复旦大学的不平凡办学历程。其中,年近95岁的李达三先生不仅在学校许多项目的建设中慷慨解囊,回报母校,而且在台上坚持站立发言,全场为之动容,多次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感受温暖,勇毅前行——深圳空管站工会为隔离运行人员送温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我们此时此刻应该对全校师生共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表示深深的敬意。他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校友和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复旦大学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校董代表、校友代表、捐赠单位代表、合作高校代表等400余人出席大会。

最后,许宁生全面介绍了复旦未来十年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思路和举措。大会在全场合唱校歌声中圆满结束。新闻中心讯 5月27日上午,庆祝复旦大学建校110周年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主题大会在光华楼隆重举行。向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海内外校友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为学校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教师、老干部、老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慰问和由衷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学校事业发展的社会贤达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

校党委书记朱之文主持大会。他进一步强调,二十多年来的奋斗把复旦带进了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快车道。

感受温暖,勇毅前行——深圳空管站工会为隔离运行人员送温

对为此而奋斗而奉献的所有人,无论在哪,表达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二十多年来,校内外、海内外各种力量不断壮大,共同推动着复旦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会议还举行了捐赠授牌仪式,以表达复旦师生对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襄助学校事业发展的感激之情。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校研究生会主席、经济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顾皓卿,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物理二系1982届毕业生周志敏,复旦大学校董、会计系1945届毕业生、复旦大学名誉博士李达三分别作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校友代表发言。他指出,复旦将凝聚各方力量,一如既往地瞄准位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目标定位,以不断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探索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道路,迈向世界一流育人学术文化重镇的前列,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领袖人才及各类人才,为孕育重大科技与文化成果,从而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大会号召,全校师生团结起来,继承优良传统,弘扬复旦精神,更加坚定地向着梦想前行,更加执着地为了梦想奋斗,真抓实干,继往开来,努力创造复旦下一个十年、下一个百年的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梦作出更大的贡献。捐赠授牌仪式结束后,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向与会代表作题为《凝聚力量,扎实推进复旦大学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主题报告。随后,许宁生系统总结了复旦近二十多年来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复旦在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科研、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社会、国际化、争取校友及社会资源支持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而对于扶持母校创新方向的选择也符合云锋基金的一贯宗旨,也希望能通过这个机会,支持更多的学生开阔视野,在复旦就能系统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云锋基金不但愿意出资支持学生创新发展,更愿意为此提供平台,促进复旦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仪式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陈浩明主持。

因此,在110周年校庆之际回馈母校,对他及云锋基金其他校友而言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朱之文书记为虞锋校友颁发了捐赠证书。

新闻中心讯 5月26日下午,时逢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复旦大学-云锋基金战略合作暨捐赠签约仪式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辅楼101室举行。随后,签约仪式正式开始。

捐赠仪式前,虞锋校友作为重要嘉宾出席了第十四届复旦大学世界校友联谊会,并发表主旨演讲,畅谈中国式创业创新,反响强烈。其后,虞锋校友在致辞中表示,多年来,他始终感谢复旦对他本科至研究生七年的培养,母校是其一生的精神家园,供职于云锋基金的其余复旦校友亦有同感。首先由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与虞锋校友签署复旦大学、云锋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云锋基金将在各方面全力支持复旦大学创业创新人才的培育以及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紧接着,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教育发展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冯晓源与虞锋校友签署了捐赠协议。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成立复旦-云锋创业基金,支持复旦大学在校学生创新创业以及成立复旦-云锋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复旦大学亟需资助的项目。

根据协议,云锋基金将捐赠5000万元人民币,捐赠资金将分别用于复旦生命科学学院发展基金,以培养生命健康领域未来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精英人才。金力副校长首先致欢迎辞,他在致辞中特别感谢了虞锋校友对母校教育事业发展各方面的支持,无论是捐赠还是协助学校各项产学研合作推进,都紧紧围绕着创新主旨,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新,这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哲学学院86届哲学本科、91届哲学硕士,云锋基金创始人、主席虞锋先生,管理学院97届会计本科、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黄鑫先生,经济学院92届人口所硕士,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朱艺恺先生等嘉宾以及70余名复旦师生、校友共同出席了仪式我校《章程》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学是社会之光,与日月同辉。

7点15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现场观众无不肃立。新一代复旦人应当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自信勇敢地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更加自觉的态度与行动,努力创造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青春的光辉业绩。对我们来说,为实现中国梦作贡献,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复旦梦。新闻中心讯 2015年5月27日清晨,日月光华,春秋无止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升旗仪式在我校恒隆物理楼前国旗坪举行。

朱之文强调,今天,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了我们手中。

6点55分,校ECHO合唱团带来献礼校庆而作的歌曲《今生永相伴》,歌曲由校友张海宁创作,悠扬饱满的歌声唤起在场所有人对母校的拳拳真情。最后,在2005年出生的复旦附小学生代表陶一苇的领唱和校弦乐团的伴奏下,复旦大学合唱团和全场师生齐唱复旦校歌,升旗仪式在高亢的校歌声中结束。

复旦的光辉正是来自于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来自于我们在百余年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复旦气质与复旦精神,它照耀在复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更印刻在每一个复旦人的心中。全体校领导、部处领导嘉宾、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代表和自发而来的师生1000多人齐聚国旗坪前,共同庆祝母校110周岁生日。